运城学院是几本院校?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呢?学校实力到底怎么样?
运城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批次都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运城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另外赶考猫从运城学院官网得知:运城学院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本科院校,省内第二批次录取院校(二本)。山西省级特色专业2个: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
附:运城学院在各省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2024)
包含2024年运城学院在各省市录取的本科批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等。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山西省(本二A) | 理科 | 443 | 83827 | 418 |
文科 | 456 | 21895 | 446 | |
山西省(本二B) | 理科 | 427 | 94701 | 418 |
文科 | 449 | 23842 | 446 | |
安徽省(本科) | 物理类 | 491 | 139065 | 465 |
福建省(本科) | 历史类 | 466 | 19029 | 431 |
物理类 | 505 | 70941 | 449 | |
甘肃省(本科) | 物理类 | 455 | 52275 | 370 |
历史类 | 477 | 12636 | 421 | |
广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23 | 115703 | 371 |
历史类 | 465 | 26236 | 400 | |
贵州省(本科) | 物理类 | 449 | 91683 | 380 |
历史类 | 512 | 15487 | 442 | |
海南省(本科) | 综合类 | 508 | 34786 | 483 |
河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490 | 138648 | 448 |
历史类 | 513 | 31044 | 449 | |
河南省(本二) | 理科 | 467 | 203994 | 396 |
黑龙江省(本科) | 物理类 | 417 | 64484 | 360 |
历史类 | 476 | 12443 | 410 | |
湖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481 | 105285 | 437 |
湖南省(本科) | 物理类 | 449 | 154624 | 422 |
历史类 | 474 | 36594 | 438 | |
江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83 | 107892 | 448 |
历史类 | 506 | 28090 | 463 | |
吉林省(本科) | 物理类 | 418 | 49468 | 345 |
历史类 | 477 | 9633 | 369 | |
江苏省(本科) | 物理类 | 493 | 153885 | 462 |
历史类 | 513 | 34650 | 478 | |
辽宁省(本科) | 物理类 | 455 | 74896 | 368 |
历史类 | 504 | 11341 | 400 |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75 | 57775 | 360 |
文科 | 417 | 14413 | 381 | |
宁夏(本二) | 理科 | 411 | 18509 | 371 |
文科 | 480 | 4593 | 419 | |
青海省(本一) | 理科 | 348 | 16777 | 343 |
文科 | 422 | 3954 | 411 | |
陕西省(本二) | 理科 | 439 | 86302 | 372 |
文科 | 467 | 20646 | 397 | |
四川省(本二) | 理科 | 500 | 135858 | 459 |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273 | 21270 | 262 |
文科 | 298 | 5959 | 304 | |
云南省(本二) | 理科 | 456 | 79926 | 420 |
文科 | 518 | 26694 | 480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www.gankaomao.com |
附:运城学院简介
运城学院肇始于1978年成立的山西师范学院运城师专班,后更名为运城师范专科学校;1989年与运城地区教育学院、河东大学(筹)合并组建运城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运城学院;201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确立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被确立为山西省首批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坐落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西省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乘着改革开放春风发展起来的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建校以来在不断奋斗中凝聚形成了“立德有为”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孙功炎、景克宁、王树山、尚恒元、滕崇德、柴继光等一批知名专家和学者先后在此弘文励教。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师范专科学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校园”等80余项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办学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影响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先后培养了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各个领域建功立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设有17个教学科研单位,5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等十大学科门类,32个专业获批二A批次招生,生源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全日制在校生约2万人。现有专任教师1000多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92.88%(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28%)。拥有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三晋英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31”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51人,117名教师在其他高校兼职硕博导师;先后聘请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0人(含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外聘学科专业带头人22人。学校占地总面积3089亩,校舍建筑面积60.28万平方米,河东文化元素点缀其间,底蕴深厚,风光旖旎。固定资产总值16.7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2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07.12万册,电子图书93.55万册。 学科专业优势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农产品发展学科群入选省级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应用数学等5个学科被增列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建设项目6项、运城市“1331工程”项目1项;牵头成立黄河文化生态研究院,获批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获批蒲剧、河东锣鼓、晋南花鼓、晋南面塑等4个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嗜盐微生物资源利用”团队获批山西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获批1个现代产业学院,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与兄弟高校共建特色农产品加工实验室获批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获批2个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创新平台,2个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8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奖11项,山西省一流课程6门(建设课程6门、培育课程5门),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79项。《运城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优秀期刊,“河东文化研究”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扎根河东大地,初心不改,为国育才,先后于2012、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年稳居全省本科高校第一方阵。近五年,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赛事获得国家级奖项180余项;音乐系师生受邀参加“亚洲文化嘉年华”文艺演出;学生任玲、吴敏丽主演的蒲剧小梅花版《西厢记》进京展演,吴敏丽代表学校参加央视新年戏曲晚会;戏剧《恰同学少年》荣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一等奖。学校不断夯实研究生教育基础,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34名。办学经验被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科研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学校深入开展“百名博士入企业、百家企业进校园、百项课题大攻关”活动,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提升。近五年,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9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社科基金8项,教育部项目9项;发表高质量论文 670篇;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0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连创新高,横向项目立项1730余项。 对外合作交流深入开展。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来西亚、韩国的25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波兰、韩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的6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在泰国建立汉语实习基地,与韩国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与运城制版集团、山西瑞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荣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锐倍特超硬刀具有限公司等100余家行业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连续五年成功主办海峡两岸青年书画展并承办主题研讨会,获得广泛赞誉。 展望未来,运城学院已经处于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地缘坐标。全校上下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部署和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确立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三个发展阶段、聚焦三个战略突破、引深十项重点工程的“13310”发展战略新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运城学院实现第三次跨越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