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是几本院校?属于一本还是二本大学呢?学校实力到底怎么样?
菏泽学院2024年在各省的招生批次都是第二批次招生,所以菏泽学院属于二本大学!
另外赶考猫从菏泽学院官网得知:菏泽学院位于山东省菏泽市,是一所综合类公办本科院校,省内本科批次录取院校。山东省级特色专业4个:物理学、财务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科学。
附:菏泽学院在各省本科批次录取分数线(2024)
包含2024年菏泽学院在各省市录取的本科批次、科目、最低分、最低位次、省控线等。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省(本科) | 物理类 | 496 | 131644 | 465 |
历史类 | 513 | 24424 | 462 | |
福建省(本科) | 历史类 | 472 | 17781 | 431 |
物理类 | 502 | 73050 | 449 | |
甘肃省(本科) | 物理类 | 460 | 49999 | 370 |
历史类 | 502 | 8606 | 421 | |
广东省(本科) | 物理类 | 497 | 152557 | 442 |
历史类 | 498 | 40440 | 428 | |
广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18 | 120139 | 371 |
历史类 | 455 | 29614 | 400 | |
贵州省(本科) | 物理类 | 434 | 105671 | 380 |
历史类 | 492 | 21882 | 442 | |
海南省(本科) | 综合类 | 573 | 17552 | 483 |
河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501 | 121101 | 448 |
历史类 | 532 | 22650 | 449 | |
河南省(本二) | 理科 | 470 | 198702 | 396 |
文科 | 505 | 35107 | 428 | |
黑龙江省(本科) | 物理类 | 426 | 61020 | 360 |
历史类 | 469 | 13470 | 410 | |
湖北省(本科) | 物理类 | 480 | 106097 | 437 |
历史类 | 490 | 24923 | 432 | |
湖南省(本科) | 物理类 | 449 | 154624 | 422 |
江西省(本科) | 物理类 | 498 | 89542 | 448 |
历史类 | 511 | 25479 | 463 | |
吉林省(本科) | 物理类 | - | - | 345 |
历史类 | - | - | 369 | |
江苏省(本科) | 物理类 | 490 | 157611 | 462 |
历史类 | 526 | 28647 | 478 | |
辽宁省(本科) | 物理类 | 468 | 68468 | 368 |
内蒙古(本二A) | 理科 | 381 | 55922 | 360 |
文科 | 437 | 11853 | 381 | |
宁夏(本二) | 理科 | 402 | 20405 | 371 |
文科 | 476 | 4903 | 419 | |
青海省(本一) | 理科 | 349 | 16623 | 343 |
陕西省(本二) | 理科 | 442 | 84199 | 372 |
文科 | 473 | 18558 | 397 | |
四川省(本二) | 理科 | 505 | 128623 | 459 |
文科 | 505 | 35743 | 457 | |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 | 理科 | 296 | 15226 | 262 |
文科 | 291 | 6631 | 304 | |
云南省(本二) | 理科 | 460 | 77110 | 420 |
文科 | 530 | 21675 | 480 | |
数据来源于赶考猫:www.gankaomao.com |
附:菏泽学院简介
菏泽学院坐落在美丽的“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58年8月改建为菏泽师专;2002年1月,菏泽师专、教育学院等五校合并筹建菏泽学院;2004年5月,教育部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历经7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高校,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绿色学校、全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已向社会培养输送21万余名高素质人才。
学校师资队伍力量日益壮大。坚持“人才兴校”战略,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在职教职工1704人,其中专任教师126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61人、高级职称教师近500人,拥有“双师型”教师789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11人,省高校“人才引育计划”团队、“青创科技计划”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8个,聘用高水平专家10人。
学校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大力推进校城融合发展。校地校企共建牡丹研究院、黄河研究院、药物研究院、高端化工研究院等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协同创新。选派优秀教师197人挂职企业科技副总,服务企业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168项,国家专利722项(发明专利14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优秀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入选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大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