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通知已尘埃落定!2025年高考将迎来历史性的变革——取消文理科界限,全面迈入3+1+2的新时代舵舵启航。考生需提前规划选科,了解高校招生政策,调整心态应对改革。避免盲目跟风,重视基础学科,掌握志愿填报规则,理性应对变革。
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高考改革。随着2025年的临近,这场改革终于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地。
2025年,内蒙古、云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青海和宁夏八个省份将正式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的新高考制度,不再区分文理科。所谓“3+1+2”模式,即学生需选择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并从物理和历史中选考一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考两门。
新高考改革十年来,无数学子“丢掉”曾经二元的身份,步入全新的赛道。这一切,源自2014年起实施的一项“革命性”政策——《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不分文理科。
2025年,这一改革将迎来新的里程碑,除新疆和西藏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都将实施新高考制度。至此,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文理分科已成定局。
全国29个省份已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 | ||||
---|---|---|---|---|
改革批次 | 省份 | 启动年份 | 实施年份 | 新高考模式 |
第一批 | 上海、浙江 | 2014年 | 2017年 | “3+3”模式 |
第二批 |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 2017年 | 2020年 | “3+3”模式 |
第三批 |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 | 2018年 | 2021年 | “3+1+2”模式 |
第四批 | 吉林、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黑龙江 | 2021年 | 2024年 | “3+1+2”模式 |
第五批 | 山西、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内蒙古 | 2022年 | 2025年 | “3+1+2”模式 |
注:1. “启动年份”指当年秋期入学的高一新生,首次实行文理不分科;“实施年份”指 首批不分文理科的学生在这年参加“新高考”; 2.新高考“3+3”模式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选3门选考;“3+1+2”模式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选考科目物理、历史必须2选1;选考科目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 3.截至2024年,全国范围内还有新疆、西藏2个省份暂未启动高考改革方案。 | ||||
文理划分的时代,谢幕
长期以来,高中教育中文科与理科被视为两条平行线,互不干涉,各自培养人才。“文科生”和“理科生”成为许多人从高中开始就伴随一生的标签,不断塑造甚至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文理分科的争议在于可能导致文化和知识的割裂。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开始强调文理交融的通识教育,而新高考改革成为近年来教育界最受关注的事件之一。2014年,国务院颁布相关文件,宣布取消文理分科。同年,浙江和上海成为首批试点省份,对所有高一新生全面启动“3+3”新高考模式。2017年,新高考元年,34万余名浙沪学子参加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参加新高考的考生。
此后几年,高考改革政策逐步从东部地区扩展到中西部地区,分五个批次有序推进。从第三批开始,“3+3”模式被“3+1+2”模式取代,具体实施细则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根据各省历年参加新高考的人数,至今我国已累计培养2600多万未进行文理分科的学生。
一场高考“革命”
新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新高考“新”在哪里?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采用“3+1+2”模式,原来的文综和理综考试变为12个科目的组合;数学不再分文理;三门必考科目使用全国卷,由教育部命题,选考科目由各省命题。新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选科自由,有利于他们发挥优势,规避短板。
对于高中生来说,选科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选择和择校方向。许多高校在招生时明确规定,高考未考某一科目无法报考相关专业,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只招收高考选考科目为物理和化学的毕业生。因此,选科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
要求高考必选物理和化学的部分高校 | |
---|---|
学校名称 | 选考科目要求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所有招生专业均要求选考科目为物理和化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招生仅限高中理科毕业生(新高考省份须选考物理和化学)。 |
深圳理工大学 | 学校招生仅招收选考物理和化学的高中毕业生。 |
香港科技大(广州) | 在“3+1+2”高考模式下的省(市)要求考生首选物理,次选化学;在“3+3”高考模式下的省(市)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和化学。 |
香港城市大(东莞) | 在“3+1+2”高考模式下的省(市)要求考生首选物理,次选化学;在“3+3”高考模式下的省(市)要求考生必选物理和化学。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对于实行“3+3”及“3+1+2”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为必选“物理”+“化学”。 |
注:信息采集自各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
除了考试科目的重大调整,新高考改革方案在赋分方法、志愿填报、考试机会、教学方式等方面均有大变革。
最突出的变化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采用“等级赋分制”。所谓“等级赋分”,就是把考生的卷面成绩通过转换公式(四舍五入)计算等级分,其初衷是为了保证不同选考科目之间成绩呈现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浙江省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为1分,根据考生的卷面成绩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序,划分出20个赋分区间。各对应区间内按等比例转换,四舍五入将卷面得分转换为等级分。等级赋分满分100分,起点赋分40分,成绩当年有效。考生所选科目有效期内的最高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
根据学生的原始成绩和每一个分数的学生人数,按照下表所示比例,划分为20个赋分区间,第1区间赋分100-97分,第2区间赋分96-94分,第3区间赋分93-91分,以此类推,第20区间为赋分42-40分。然后根据在区间内的具体分数,确定考生的具体赋分。
在志愿填报方面,学生报考由侧重“学校”向“学校+专业”转变,各省情况不一。
部分省份高考本科普通批次志愿填报方式 | ||
---|---|---|
省市 | 最多可填报志愿数量 | 每个平行志愿对应规则 |
上海 | 24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4个专业 |
北京 | 3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海南 | 3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福建 | 4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广西 | 4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20个专业 |
黑龙江 | 4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吉林 | 4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江苏 | 4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安徽 | 45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甘肃 | 45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广东 | 45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湖北 | 45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湖南 | 45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江西 | 45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天津 | 50 | 1所院校+1个专业组+6个专业 |
浙江 | 80 | 1个专业(类)+1所院校 |
贵州 | 96 | 1个专业(类)+1所院校 |
河北 | 96 | 1个专业(类)+1所院校 |
山东 | 96 | 1个专业(类)+1所院校 |
重庆 | 96 | 1个专业(类)+1所院校 |
辽宁 | 112 | 1个专业(类)+1所院校 |
注:1.数据来源于各省份公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志愿填报相关政策; 2.“最多可填报志愿数量”指的是普通本科批次的志愿个数上限; 3.仅列举已执行"新高考"政策的21省数据。 |
部分地区新高考还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虽然大部分省份只有一次高考机会,但近年来一些省份也在探索多次考试的机会。例如,浙江和上海实行“两次高考”,即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部分省份的英语(含听力和笔试)可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上海、浙江、天津明确英语一年两考,允许考生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最终成绩,有利于减轻考生的高考压力。
此外,在新高考改革初期,出现了一些违背政策本意的情况,这体现出高考改革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理想与现实的期望。路漫漫其修远兮,新高考改革只有顺应主流民意,不断改进完善,才能顺利而长久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