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3年科睿唯安官网共更新了6次ESI数据库,一年来,中国内地共有17所高校新增29个ESI前万分之一学科,48所高校新增59个ESI前1‰学科,标志着这些高校在所在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目前,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其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分22个学科),采集面覆盖全球几万乃至十几万家不同研究单位的学科。对高校而言,ESI前万分之一学科和前1‰的学科数量体现学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现状。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的学科,即指在全世界所有开办有该学科的大学中,该校的学科实力排名在前1‰的比例内。
“万”里挑一,顶尖大学稳坐科研宝座
截至2023年11月更新的ESI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有17所高校29个学科进入ESI前万分之一学科。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工程学和地球科学、浙江大学的材料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材料科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江南大学的农业科学、南京农业大学的植物学与动物学、同济大学的工程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科学是2023年新增学科。
2023年中国内地高校ESI前万分之一学科 | ||
序号 | 学 校 名 称 | 学科名称 |
1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化学 |
2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工程学 |
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4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地球科学 |
5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材料科学 |
6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植物学与动物学 |
7 | 清华大学 | 化学 |
8 | 清华大学 | 计算机科学 |
9 | 清华大学 | 工程学 |
10 | 清华大学 | 材料科学 |
11 | 浙江大学 | 化学 |
12 | 浙江大学 | 工程学 |
13 | 浙江大学 | 材料科学 |
14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化学 |
1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材料科学 |
16 | 上海交通大学 | 工程学 |
17 | 上海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 |
18 | 东南大学 | 工程学 |
19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工程学 |
20 | 华中科技大学 | 工程学 |
21 | 江南大学 | 农业科学 |
22 | 南京农业大学 | 植物学与动物学 |
23 | 天津大学 | 工程学 |
24 | 同济大学 | 工程学 |
25 | 西安交通大学 | 工程学 |
26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农业科学 |
27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地球科学 |
28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地球科学 |
29 | 中国农业大学 | 农业科学 |
注: 1.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官网。 2.蓝色字体为2023年新增万分之一学科。 |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在ESI全球排名中稳坐中国内地高校第一宝座,目前位居世界第24名。国科大的工程学在今年9月成为新晋ESI前万分之一学科;地球科学在11月成为新晋ESI前万分之一学科。至此,中国科学院大学拥有6个ESI前万分之一学科,超越清华大学成为拥有前万分之一学科最多的高校。
▲图源:中国科学院大学官网
2023年中国内地ESI前万分之一学科上榜最多的是工程学(10个),其中,同济大学的工程学是与国科大的工程学同时在今年9月成为新晋ESI前万分之一的学科。此外,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材料科学成为2023年新晋ESI前万分之一学科,加上此前在榜的国科大与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以总数5个成为2023中国内地ESI前万分之一学科上榜第二多的学科。
“千”里之行,这些高校精进不休
据统计,2023年共有48所中国内地高校新增59个ESI前1‰学科。其中,中山大学新增3个学科;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苏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各新增2个学科;其他高校各新增1个ESI前1‰学科。
值得注意的是,多所非“双一流”高校进步飞速,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均有新增学科入列ESI前1‰学科。
2023年中国内地高校新增ESI前千分之一学科统计 | ||||
序号 | 学校名称 | 学校层次 | 新增ES前1‰学科数 | 新增ES前1%。学科 |
1 | 中山大学 | 双一流 | 3 | 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 |
2 | 复旦大学 | 双一流 | 2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 |
3 | 上海交通大学 | 双一流 | 2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物理学 |
4 | 首都医科大学 | \ | 2 | 药理学和毒理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 |
5 | 苏州大学 | 双一流 | 2 | 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
6 | 温州医科大学 | \ | 2 | 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
7 | 西南大学 | 双一流 | 2 | 农业科学、化学 |
8 | 浙江工业大学 | \ | 2 | 化学、工程学 |
9 | 郑州大学 | 双一流 | 2 | 工程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
10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双一流 | 2 | 计算机科学、分子生物学与 遗传学 |
11 | 北京大学 | 双一流 | 1 |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
12 | 北京工商大学 | \ | 1 | 农业科学 |
13 | 北京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1 | 化学 |
14 | 北京林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植物学与动物学 |
15 | 北京邮电大学 | 双一流 | 1 | 工程学 |
16 | 电子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1 | 材料科学 |
17 | 东北大学 | 双一流 | 1 | 材料科学 |
18 | 东北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农业科学 |
19 | 福建农林大学 | \ | 1 | 植物学与动物学 |
20 | 国防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1 | 计算机科学 |
21 | 哈尔滨医科大学 | \ | 1 | 临床医学 |
22 | 湖南大学 | 双一流 | 1 | 计算机科学 |
23 | 华南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农业科学 |
24 | 吉林大学 | 双一流 | 1 | 临床医学 |
25 | 南方医科大学 | \ | 1 | 药理学和毒理学 |
26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双一流 | 1 | 材料科学 |
27 | 南京理工大学 | 双一流 | 1 | 材料科学 |
28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双一流 | 1 | 药理学和毒理学 |
29 | 南开大学 | 双一流 | 1 | 工程学 |
30 | 青岛科技大学 | \ | 1 | 化学 |
31 | 清华大学 | 双一流 | 1 | 综合交叉学科 |
32 | 山东科技大学 | \ | 1 | 工程学 |
33 | 上海大学 | 双一流 | 1 | 化学 |
34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双一流 | 1 | 药理学和毒理学 |
35 | 四川大学 | 双一流 | 1 | 计算机科学 |
36 | 四川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植物学与动物学 |
37 | 同济大学 | 双一流 | 1 | 化学 |
38 | 西北工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计算机科学 |
39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双一流 | 1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40 | 浙江大学 | 双一流 | 1 | 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
4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双一流 | 1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42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双一流 | 1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43 | 中国矿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地球科学 |
4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双一流 | 1 | 地球科学 |
45 | 中国农业大学 | 双一流 | 1 |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
46 | 中南大学 | 双一流 | 1 | 药理学和毒理学 |
47 | 重庆大学 | 双一流 | 1 | 化学 |
48 | 重庆医科大学 | \ | 1 | 临床医学 |
注:1.数据来源于科睿唯安官网。 2.本表信息为高绩(ID:gaojidata)手动统计,如有疏漏,欢迎补充。 |
2023年,中山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进步飞速,硕果累累。3月,中山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入列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5月,中山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跻身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9月,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总论成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中山大学是今年新增千分之一学科数最多的高校。
截至2023年11月,中山大学ESI全球前千分之一学科共有10个,ESI全球前百分之一学科有20个,在国际排名中位列第95。这些优异成绩标志着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际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图源:中山大学官网
首都医科大学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023年其药理学和毒理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两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截至2023年11月的最新ESI排名,首都医科大学共有3个学科位于全球前千分之一,12个学科位于全球前百分之一,全球排名为354名。
虽然是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但首都医科大学的学科实力超过不少“双一流”高校。近5年来,首都医科大学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976项,累计科研经费32.27亿元(数据截至2023年4月)。获得各类各级奖励152项,其中包括中华医学科技奖30项、吴阶平系列医学药学奖4项、何梁何利科技奖4项、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3项、华夏医学科技奖49项等。
▲图源:首都医科大学官网
同为非“双一流”的医科类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亦是表现优异。2023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成功跻身ESI全球前千分之一,是该学校首次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千分之一;5月,药理学和毒理学成为继临床医学后第二个入围全球千分之一的学科。此卓越成绩成为其医学学科实力强劲的重要标志,临床医学和药学,也是该校的重点培养和优势学科。温州医科大学现有包含临床医学和药学在内的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临床医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截至2023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9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5项,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等。
截至2023年11月的ESI排名,温州医科大学共有2个学科位于全球前千分之一,10个学科位于全球前百分之一,学校的ESI综合排名在全球位列第735。
▲图源:温州医科大学官微
此外,非“双一流”高校中表现亮眼的还有浙江工业大学。2023年3月,浙江工业大学的化学成功跻身ESI全球前千分之一;9月,工程学也入围全球前千分之一,标志着该校学科建设再次取得重要进展。截至2023年11月的最新ESI排名,浙江工业大学共有2个学科位于全球前千分之一,9个学科位于全球前百分之一,学校的ESI综合排名在全球位列第718。
浙江工业大学先后有近65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奖90项。近十年,该校获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23项。其中,重大科研仪器项目3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重点项目13项,联合基金项目24项,杰青项目2项,优青项目8项,海外优青项目2项。截至目前,学校围绕区域发展、学科特色共建成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5个。
▲图源:浙江工业大学官网
社会思想家阿尔文·托勒夫曾指出:“科学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它是嵌在社会中的开放系统。”面向未来的学科建设,仍需要各高校密切关注未来社会的变化、捕捉发展规律,在科学与社会的交互过程中把握学科建设,发展出更多全球顶尖学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