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生源减少造成的大学“倒闭潮”,正在全球多地轮番上演。据报道,仅2023年,日本至少有12所大学宣布停止招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宣布关闭3个校区;台湾省的首府大学、中州科技大学已于2023年7月停办。此外,韩国的380余所高校预计在2042年至2046年期间将面临严重困境,其中有超过190所高校可能面临停办或缩减规模的问题。
虽然我们的高教领域尚未被波及,但大学专业“关停潮”已经来了。根据教育部2018-2022年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5年中共有3030个本科专业被撤销;2022年被撤销本科专业数量更是达到925个。
专业调整,力度加码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提出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鼓励高校自主调整和撤销“过剩低质错位”专业。
根据历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数据,2018-2022年间,共有3030个本科专业被撤销。近4年本科专业撤销数量更是一路飙升,从2019年的267个上涨至2022年的925个。
尤其是2021年、2022年,撤销了10个及以上的专业的高校分别达到14所、11所。
2018-2022年这5年中,被撤销数量最多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全国共有100所院校撤销了该专业;其后依次是公共事业管理(97个)、服装与服饰设计(70个)、产品设计(66个)、信息与计算科学(65个)。
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对高校连续五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高校专业优化调整力度或将进一步加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