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北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河北工业大学?2025年河北工业大学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河北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河北工业大学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天津市(本科A)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621分。
2、在外省:在四川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603分、文科543分;在河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67分、历史类597分;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574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河北工业大学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河北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河北工业大学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605 | 22920 | 465 |
北京(本科) | 综合类 | 587 | 13194 | 434 |
重庆(本科) | 历史类 | 566 | 4194 | 428 |
物理类 | 579 | 20676 | 427 | |
福建(本科) | 物理类 | 612 | 11592 | 449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579 | 8820 | 370 |
广东(本科) | 物理类 | 604 | 19217 | 442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580 | 13235 | 371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513 | 43660 | 380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641 | 6019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67 | 39432 | 448 |
历史类 | 597 | 4770 | 449 | |
河南(本一) | 理科 | 600 | 23638 | 511 |
文科 | 570 | 6767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历史类 | 569 | 2733 | 410 |
物理类 | 587 | 11271 | 360 | |
湖北(本科) | 历史类 | 573 | 5332 | 432 |
物理类 | 601 | 17139 | 437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598 | 14992 | 422 |
历史类 | 578 | 4455 | 438 |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595 | 12809 | 448 |
江苏(本科) | 历史类 | 583 | 7575 | 478 |
物理类 | 596 | 33980 | 462 | |
辽宁(本科) | 物理类 | 562 | 26935 | 368 |
历史类 | 568 | 4333 | 400 | |
内蒙古(本一A) | 理科 | 539 | 13196 | 471 |
文科 | 530 | 2869 | 478 | |
宁夏(本一) | 理科 | 519 | 3472 | 432 |
青海(本一) | 理科 | 452 | 4455 | 343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574 | 44681 | 444 |
山西(本一A) | 理科 | 575 | 14380 | 506 |
文科 | 560 | 2440 | 516 | |
山西(本一A1) | 理科 | 550 | 23366 | 506 |
陕西(本一) | 理科 | 585 | 12459 | 475 |
上海(本科) | 综合类 | 535 | 10985 | 403 |
四川(本一) | 理科 | 603 | 24323 | 539 |
文科 | 543 | 13591 | 529 | |
天津(本科A) | 综合类 | 621 | 7197 | 475 |
新疆(本一) | 理科 | 490 | 5933 | 390 |
文科 | 483 | 1723 | 425 | |
云南(本一) | 理科 | 579 | 13656 | 505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619 | 34259 | 492 |
三、河北工业大学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之一,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学校1996年跻身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4年由河北省、天津市和教育部共建;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2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兴工报国”办学传统和“勤慎公忠”校训精神,形成了“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近年来,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领域在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中稳步提升。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近年来,全职引进和培养了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34人,32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
近年来,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学校依托省市部共建平台,确立“落地冲高”科研工作思路,集聚区域办学资源,学校建有包括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65个。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等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十三五”以来,主持国家重大重点项目8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700项,授权专利4600余项,位列中国高校专利100强榜单第70位,获批国家首批知识产权试点高校,签订横向合同3530项,“千万级”横向项目15个,最高合同金额首期到款8500万元。2023年科研到校经费达4.10亿元。首颗“元光号”小卫星搭乘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飞天并在轨运行。高性能机器人触觉传感智能系统入选2020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