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淮阴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淮阴师范学院?2025年淮阴师范学院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淮阴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淮阴师范学院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江苏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27分、历史类540分。
2、在外省:在河南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90分、文科503分;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08分、历史类530分;在上海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37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淮阴师范学院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淮阴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淮阴师范学院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508 | 114260 | 465 |
历史类 | 530 | 18489 | 462 |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487 | 14881 | 431 |
物理类 | 519 | 61072 | 449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469 | 45882 | 370 |
历史类 | 473 | 13372 | 421 |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465 | 81358 | 371 |
历史类 | 521 | 11584 | 400 |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29 | 110769 | 380 |
历史类 | 448 | 39566 | 442 | |
河北(本科) | 历史类 | 519 | 28258 | 449 |
物理类 | 499 | 124275 | 448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90 | 164286 | 396 |
文科 | 503 | 36361 | 428 | |
黑龙江(本科) | 物理类 | 438 | 56557 | 360 |
历史类 | 475 | 12601 | 410 |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485 | 101894 | 437 |
历史类 | 486 | 26104 | 432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74 | 120789 | 422 |
历史类 | 489 | 29441 | 438 | |
江西(本科) | 历史类 | 513 | 24766 | 463 |
物理类 | 516 | 69403 | 448 |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527 | 110101 | 462 |
历史类 | 540 | 22464 | 478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64 | 268991 | 444 |
山西(本二A) | 理科 | 442 | 84509 | 418 |
上海(本科) | 综合类 | 437 | 34923 | 403 |
四川(本二) | 理科 | 522 | 105171 | 459 |
文科 | 522 | 24218 | 457 | |
新疆(本二(单列类外语)) | 文科 | 316 | 4508 | 304 |
云南(本二) | 理科 | 463 | 74949 | 420 |
文科 | 523 | 24556 | 480 |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569 | 88857 | 492 |
三、淮阴师范学院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学府。
在60余年高等教育办学历程中,淮阴师范学院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地方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苏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秉承“坚守朴实、追求崇高”的淮师精神和“崇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用周恩来崇高精神风范办学育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高校”“省高校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省文明校园”“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示范基地”等国家、省级奖励30余项,多次获得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辈出,古籍整理专家周本淳、宋代文学研究专家于北山、楚辞研究专家萧兵、党史研究专家程中原、鲁迅研究专家闵抗生等都曾在这里工作生活。现有专任教师近130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近20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近600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紫金文化英才”“自科优青”等省级人才100余人,博(硕)士生导师100余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团队近20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