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5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广东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83分、历史类475分。
2、在外省:在新疆(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214分、文科265分;在湖南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34分、历史类427分;在安徽省(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393分、物理类431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专科) | 历史类 | 393 | 78576 | 200 |
物理类 | 431 | 216779 | 200 | |
重庆(专科) | 历史类 | 394 | 41619 | 180 |
物理类 | 432 | 95321 | 180 | |
甘肃(专科) | 历史类 | 314 | 50457 | 160 |
物理类 | 339 | 100450 | 160 | |
广东(专科) | 物理类 | 483 | 178526 | 200 |
历史类 | 475 | 56472 | 200 | |
广西(专科) | 物理类 | 398 | 137818 | 200 |
历史类 | 410 | 47843 | 200 | |
贵州(专科) | 物理类 | 375 | 159016 | 180 |
历史类 | 430 | 48175 | 180 | |
河北(专科) | 历史类 | 411 | 91216 | 200 |
物理类 | 432 | 231829 | 200 | |
湖北(专科) | 历史类 | 414 | 52401 | 200 |
物理类 | 425 | 149173 | 200 | |
湖南(专科) | 物理类 | 434 | 174570 | 200 |
历史类 | 427 | 61575 | 200 | |
江西(专科) | 物理类 | 445 | 153330 | 240 |
历史类 | 457 | 55811 | 270 | |
辽宁(专科) | 历史类 | 350 | 32969 | 150 |
物理类 | 370 | 115397 | 150 | |
宁夏(专科) | 理科 | 331 | 34650 | 200 |
文科 | 357 | 16996 | 200 | |
山西(专科) | 理科 | 319 | 54330 | 130 |
文科 | 328 | 32501 | 130 | |
四川(专科) | 理科 | 459 | 194087 | 150 |
文科 | 448 | 84169 | 150 | |
新疆(专科) | 理科 | 214 | 47531 | 140 |
文科 | 265 | 18138 | 140 | |
云南(专科) | 理科 | 400 | 118007 | 200 |
文科 | 471 | 49770 | 200 |
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简介
学校是广东省人民政府1985年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院,正厅级建制。建院之初,学院名广东省科技干部进修学院,主要承担广东省科技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被科技部称誉为“地方继续教育的一颗明珠”。1989年更名为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1996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举办普通高职教育的院校之一。2001年与珠海市政府合作共建珠海校区。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改制为普通高等学院,并继续承担科技干部培训的任务。2007年学校从广东省科技厅整建制划转广东省教育厅管理。
学校牵头建立了政校行企共同参与,政府主导的区域职教集团——珠海市职教集团,依托职教集团成立了学校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职教集团的桥梁作用,采用以“产业学院”为载体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630余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有24家被省发改委立项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单位。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21个产业学院,依托在建的产业学院平台,通过举办项目班、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方式,2019-2022年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6300多人。
围绕学校重点打造“互联网+科技特色”的发展定位,学校成为广东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学校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建立以“标志性成果库”为成果导向的科研与社会服务机制、完善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的培育机制等措施,推动了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工作的发展。构建了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软件工程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广科三一海工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广科Mi众创空间”,打造了以“广东省智慧职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18个省级科研平台,培育了以“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与材料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4个市级科研平台和以“智媒体与社会治理研究院”为代表的26个校级科研平台,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