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宿州学院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宿州学院?2025年宿州学院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宿州学院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宿州学院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安徽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507分、物理类503分,(专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历史类357分、物理类411分。
2、在外省:在陕西省(本二)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40分;在湖北省(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483分;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64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宿州学院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宿州学院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宿州学院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历史类 | 507 | 26769 | 462 |
物理类 | 503 | 122536 | 465 | |
安徽(专科) | 历史类 | 357 | 96117 | 200 |
物理类 | 411 | 236832 | 200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445 | 57062 | 370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44 | 96631 | 380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489 | 140239 | 448 |
历史类 | 527 | 24676 | 449 | |
河南(本二) | 理科 | 480 | 181368 | 396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483 | 103610 | 437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453 | 149240 | 422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496 | 91502 | 448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497 | 148964 | 462 |
历史类 | 530 | 26805 | 478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464 | 268579 | 444 |
山西(本二B) | 理科 | 433 | 90661 | 418 |
陕西(本二) | 理科 | 440 | 85420 | 372 |
三、宿州学院简介
宿州学院坐落在全国文明城市、皖北历史文化名城——宿州市,是安徽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创办于1949年,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本更名为宿州学院,2009年获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5年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获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教育园区校区、汴河路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146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47万余册,电子图书373万余册。现有15个二级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350余人、博士350余人。聘任1名院士为特聘院士。现有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人选1人,入选安徽省“特支计划”2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3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1人、省级科技特派员6人,省教学名师25人、省教坛新秀40人。学校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宿州学院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站博士后16人。与省内外20多所高校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6人。
学校坚持“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深入实施“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即: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4链融合”;推动专业、产业、企业、就业和事业“5业联动”;围绕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建设10大校地联合科创平台,助推校地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助力校地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宿州市十大重点产业,持续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已与600余家市、县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名优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集聚资源、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开放办学之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依托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厅级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五年(2019年-2023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84项,获省部级以及行业协会(学会)科研奖励27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00多篇,被SCI、EI检索收录的高水平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196部;授权国际专利39项、国家发明专利120项,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800余项,50篇咨询报告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