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分?今年最低考多少分才能上山东科技大学?2025年山东科技大学招生分数线高吗?会涨还是会降?
一:2025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预估)
根据去年(2024年)山东科技大学在各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得知:
1、在本省:在山东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522分。
2、在外省:在陕西省(本一)最低录取分数线理科492分、文科532分;在重庆市(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物理类519分;在浙江省(1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92分,(2段)最低录取分数线综合类490分,更多省市见如下表格。
另外还可以通过赶考猫高考志愿模拟填报平台,科学评估山东科技大学2025年在各省的预估录取分数线与录取率。
二:山东科技大学录取分数线一览表2024(在各省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2025年考生或家长们可查询如下表格,找到山东科技大学在本省录取的最低分、最低位次等数据,科学预测该院校今年在本省最低录取投档线。
省份 | 科目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
安徽(本科) | 物理类 | 590 | 31937 | 465 |
历史类 | 575 | 7271 | 462 | |
北京(本科) | 综合类 | 562 | 18395 | 434 |
重庆(本科) | 物理类 | 519 | 49916 | 427 |
福建(本科) | 历史类 | 534 | 7280 | 431 |
物理类 | 582 | 23672 | 449 | |
甘肃(本科) | 物理类 | 543 | 17875 | 370 |
广东(本科) | 历史类 | 531 | 22447 | 428 |
物理类 | 550 | 70366 | 442 | |
广西(本科) | 物理类 | 525 | 39856 | 371 |
贵州(本科) | 物理类 | 499 | 52267 | 380 |
海南(本科) | 综合类 | 496 | 38160 | 483 |
河北(本科) | 物理类 | 517 | 97045 | 448 |
历史类 | 548 | 16776 | 449 | |
河南(本一) | 理科 | 557 | 64313 | 511 |
文科 | 549 | 13056 | 521 | |
黑龙江(本科) | 历史类 | 495 | 9841 | 410 |
物理类 | 563 | 16561 | 360 | |
湖北(本科) | 物理类 | 556 | 44326 | 437 |
历史类 | 549 | 9638 | 432 | |
湖南(本科) | 物理类 | 538 | 50562 | 422 |
江西(本科) | 物理类 | 564 | 29367 | 448 |
历史类 | 562 | 7516 | 463 | |
江苏(本科) | 物理类 | 584 | 44461 | 462 |
辽宁(本科) | 物理类 | 527 | 40990 | 368 |
历史类 | 528 | 8461 | 400 | |
内蒙古(本一A) | 理科 | 483 | 25663 | 471 |
文科 | 541 | 2234 | 478 | |
宁夏(本一) | 理科 | 432 | 14269 | 432 |
文科 | 532 | 1598 | 496 | |
青海(本一) | 理科 | 408 | 8471 | 343 |
文科 | 494 | 1051 | 411 | |
山东(1段) | 综合类 | 522 | 127683 | 444 |
山西(本一B) | 理科 | 520 | 36886 | 506 |
陕西(本一) | 理科 | 492 | 50239 | 475 |
文科 | 532 | 5340 | 488 | |
上海(本科) | 综合类 | 480 | 24562 | 403 |
四川(本一) | 理科 | 550 | 70573 | 539 |
天津(本科A) | 综合类 | 577 | 17586 | 475 |
新疆(本二) | 理科 | 380 | 19743 | 262 |
文科 | 446 | 3080 | 304 | |
云南(本一) | 理科 | 523 | 37518 | 505 |
浙江(1段) | 综合类 | 492 | 178059 | 492 |
浙江(2段) | 综合类 | 490 | 179496 | 269 |
三、山东科技大学简介
学校建校于1951年,是一所工科优势突出,行业特色鲜明,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山东省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和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精品课程10门,教学成果奖6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示范性特色学院8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品牌特色专业18个,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9个,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个,一流本科课程110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3门,精品课程58门,教学成果奖141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旧动能转换行业(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
面向未来,学校全体师生秉承“惟真求新”的校训和“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发扬“坚韧不拔、发奋图强”的科大精神,弘扬“爱校奉献、敬业实干”的科大传统,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