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都包含哪些费用?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是一年还是一学期?住宿费多少?另外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怎么交,啥时候交?经济困难是否可以缓交?
根据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官网得知: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按照学年制:最低18000元/年;个别专业最高60000元/年,住宿费1200元左右一年,多退少补,困难同学可以优先申请助学贷款以及学费减免。
注:以上是北京培黎职业学院2023年度收费情况(执行的是北京市物价局标准),每年变化不大,可供2024年参考。
一: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多少钱一年
以下为赶考猫高考志愿填报平台整理的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各专业、住宿等收费明细。
1、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各专业收费明细
专业名称 | 批次 | 科目 | 学费 |
---|---|---|---|
大数据与会计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金融服务与管理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市场营销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电子商务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工商企业管理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工程造价 | 专科 | 综合 | 18000元/年 / 年 |
体育运营与管理 | 专科 | 综合 | 20000元/年 / 年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专科 | 综合 | 21000元/年 / 年 |
商务英语 | 专科 | 综合 | 21000元/年 / 年 |
学前教育 | 专科 | 综合 | 21000元/年 / 年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专科 | 综合 | 21000元/年 / 年 |
软件技术 | 专科 | 综合 | 21000元/年 / 年 |
大数据技术 | 专科 | 综合 | 21000元/年 / 年 |
法律事务 | 专科 | 综合 | 18000元/年 / 年 |
中医养生保健 | 专科 | 综合 | 23000元/年 / 年 |
商务日语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应用西班牙语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金融服务与管理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大数据与会计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工商企业管理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新闻采编与制作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专科 | 综合 | 60000元/年 / 年 |
数据来自赶考猫高考志愿填报平台: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
2.住宿费
因为北京培黎职业学院住宿条件不同,所以住宿费收费暂定1200元一年,入学后根据实际情况分配,多退少补。
二: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相关问题
1、学费怎么缴(缴纳入口)
一般可以通过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官网、公众号、银行代扣、银行柜台四种方式缴费。具体请咨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招生办。
2、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为什么这么贵?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属于民办大学,一般情况,民办私立大学学费比公办大学高,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艺术类专业比普通类专业学费高。
3、经济困难同学是否可以缓交?
根据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校规定,原则上学费不能缓交。
4、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学费减免政策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北京培黎职业学院实行:助学贷款、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勤工俭学等帮扶,另外学习优秀者可以获取国家或院校奖学金等。具体请咨询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招生办。
附: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简介
北京培黎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北京培黎职业大学基础上设立,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市属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学院设置9个系,29个高职教育专业,在校生2000余人。
2008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日理万机中为我院亲书校训“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和给同学们复信。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嘉勉指明了新时代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历史使命,给予全院师生极大的教育、鼓舞和鞭策。
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5月的培黎职业大学,系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创立的民办大学之一。其历史源于上世纪抗战时期路易·艾黎创办的培黎学校。 培黎职业大学的创办和建设,得到了国际友人、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的大力支持,他提议并经北京市主管部门批准,更改校名为培黎职业大学,并和马海德一起担任我校首任名誉校长。1984年,艾黎亲自把我校校名确定为培黎职业大学,之所以命名为“培黎”,一是为纪念其先贤约瑟夫·培黎,二是含有为中华的黎明培养人才之意。路易·艾黎1927年来华,参加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联系,其住所成为党的地下工作碰头点和避难所,为中国的抗战和新中国的建设、教育、宣传做了许多工作,邓小平同志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一位老战士、老朋友、老同志. 学院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投放统招招生指标,按照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招生办公室规定统一录取学生。学院专业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特色鲜明,为有志报考的同学提供适合的教育。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先后与西班牙、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高等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开展和实施国际合作项目。 学院国际化转型获得新突破,成立路易·艾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出国留学英才班,倾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家文化教育和交流平台。学院获批招收国际学生资质,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招收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我院接受学历教育或语言培训。 开展“国内”+“国际”双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 积极推进“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的职业人才培养,促进国际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院与西班牙、英国、日本等国家对口院校合作开展专升本、专升硕国际项目合作,以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立足点,国际合作项目取得新成果,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在日本、西班牙、英国攻读本科学位、硕士学位,或赴美国等国家带薪实习。 学院以“为黎明而培训”、“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坚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建设和产业发展,立足北京、依托中关村、服务基层;坚持依法治校、诚信办学、规范管理,以“为国家分忧,为家长解难,为青年学生成才铺路”为己任,实践“社会公办、平民大学、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办学理念;以高端服务为宗旨,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发展道路,坚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学生参加北京市专升本考试的录取率超过60%,居本市同类高校前列;学院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体,工程、文化艺术类专业相互支撑、财经商贸、双语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艺术传媒和民生服务5个专业群协调发展的格局,奠定了学院内涵发展、特色立校、品牌强校的坚实基础,办学实力进一步增强。 学院迄今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数万余名实用型人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学院历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左右,就业质量高,每年均有一批毕业生被多家大型企业和商业银行录用。从2001年起,学院举办六届“春蕾”大专班,自筹或吸纳社会资金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女生完成大专学业,改变了生活命运。多次受到全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表彰。 为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学院建设了52个校内实训室,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接触社会的实践锻炼,学院各专业先后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联想集团、招商证劵股份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骏腾达商贸有限公司、沃尔玛、明经堂中医馆、枫叶国际学校、长富宫饭店、清华大学科教仪器厂、利星行汽车集团公司等单位建立了52个校外实训基地。 建院以来,学院办学成绩卓著,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2004年11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北京市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05年11月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2005年被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社团管理办公室评为“先进民间组织”;2006年被北京市民办教育安全稳定工作委员会评为“北京市民办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等授予“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5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 2009年11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先进单位”;2010年11月获得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授予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单位”;2011年6月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2011年7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授予“中国儿童慈善奖”;2012年12月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北京市“5A级社会组织”,2013年2月荣获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组织示范基地”。 2017年,学院党组织被树立为北京市教育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2019年7月1日,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等。 初心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北京培黎职业学院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发扬传承艾老“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积极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