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南民族大学最新排名:中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第251位,仅次于河北农业大学;湖北省内排行第15名,仅次于长江大学;全国综合类高校排名第79名,仅次于青海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中南民族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中南民族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中南民族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中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中南民族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1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14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023 | 194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022 | 196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 中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中南民族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3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32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023 | 134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022 | 135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021 | 137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3. 中南民族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中南民族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54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254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2022 | 226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综合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二:中南民族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湖北省内高校排名中,中南民族大学排在武汉轻工大学之上,仅次于长江大学,排第15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4 | 长江大学 | 综合 | 湖北 荆州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15 | 中南民族大学 | 综合 | 湖北 武汉市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公办 |
16 | 武汉轻工大学 | 理工 | 湖北 武汉市 | 省重点,研究生院 | 公办 |
三:中南民族大学在综合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综合类高校排行中,中南民族大学仅次于青海大学,排名第79位,排在烟台大学之上。
综合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78 | 青海大学 | 青海 西宁市 | 211,双一流,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79 | 中南民族大学 | 湖北 武汉市 | 保研,研究生院,部委院校,省部共建,省重点 | 公办 |
80 | 烟台大学 | 山东 烟台市 | 省重点 | 公办 |
四:中南民族大学简介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77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
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2个(国家级24个),环境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4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0%。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近五年,学校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30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815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976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79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98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2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国家级科研平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