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开设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的大学全国仅5所,排名依次如下:兰州大学(全国排名第38)、哈尔滨工程大学(全国第45)、南华大学(全国第201)、西南科技大学(全国第223)、东华理工大学(全国第242)。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国防紧缺特色专业,也是国家新兴发展战略产业所需专业,而且全国开设院校仅有5所,它就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大学排名榜(2025最新)
全国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38 | 兰州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综合 | 985,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45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黑龙江 哈尔滨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1 | 南华大学 | 湖南 衡阳市 | 综合 | 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
223 | 西南科技大学 | 四川 绵阳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242 | 东华理工大学 | 江西 南昌市 | 理工 | 省重点,研究生院 |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是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专业类是核工程类,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目前只在兰州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5所大学开设。
NO.1、兰州大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兰州大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依托核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建设。其所在的学院是我国高校最早设置核专业的两个院系之一,是国内高校核专业设置最齐全的院系之一,是首批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
学校重点培养具备核工程与核技术基础知识和核技术应用专业知识,能对核技术应用领域工程问题进行表达、分析,并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核技术应用领域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稳定,与核工业布局紧密相关,签约就业的学生多数选择了核工业重点领域,加入重点单位,走上关键岗位。多数集中于秦山核电、江苏核电、原子能院、核动力院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所。
NO.2、哈尔滨工程大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专业国内专业排名第一。本专业与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联合招生,学生在大一期间由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负责培养,大一后进入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培养。
本专业2009年被正式批准成为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采用“3+1”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学生有3年在校进行基础理论学习,累计1年时间到国内主要的核燃料循环企业及相关科研设计院所进行实习、实验及毕业设计等。
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国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中核龙安有限公司、中核陕西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等以及各高等院校。
NO.3、南华大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依托核科学技术学院进行建设。该学院前身是建于1959年的原核工业部衡阳矿冶工程学院核电子学系,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核学院之一,为我国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健康等系统输送了大量高级专门人才,是核行业人才培养的基石、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中坚,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前列。
南华大学还实施了核电创新班、核产业特岗订单定向班等特色招生,核产业特岗订单定向班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毕业证书后,按三方定向就业协议到定向企业就业,2024年核工程类(中国核建订单定向班)的定向就业单位为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NO.4、西南科技大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依托国防科技学院/核科学技术学院进行建设,该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为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战略决策,于2006年12月组建的新型学院。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作为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学校重点培养学生针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使用合适的仪器、软件、信息检索工具、专业数据库进行模拟与预测,开发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加以改进的能力。
NO.5、东华理工大学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是学校为适应国防事业和核工业发展需要,在秉承学校铀矿水文、地质、分析的学科优势基础上建立,于2007年开始招生的专业。该专业于2014年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程,2020年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
东华理工大学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经过十余年建设,形成以“化工”为血液,以“核”为心脏,以“工程实践”为血管的专业特色,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推动力,围绕核燃料转化、浓缩、核燃料元件生产和放射性废物处理与处置设置课程,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化工、核化工和核材料理论基础、熟练的实验与专业技能、具有良好工程基础的专业人员,适应国家核燃料循环体系及化学化工领域经济建设需要的国际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