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信阳师范大学最新排名:信阳师范大学全国排名第410位,仅次于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河南省内排行第14名,仅次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全国师范类高校排名第29名,仅次于南宁师范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信阳师范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信阳师范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信阳师范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信阳师范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信阳师范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0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05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3 | 269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2 | 258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1 | 287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 信阳师范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信阳师范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9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296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3 | 307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2 | 307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1 | 289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3. 信阳师范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信阳师范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3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233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2022 | 243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师范 | 省属 |
二:信阳师范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河南省内高校排名中,信阳师范大学排在河南科技学院之上,仅次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排第14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3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 财经 | 河南 郑州市 | 省属,保研 | 公办 |
14 | 信阳师范大学 | 师范 | 河南 信阳市 | 省属 | 公办 |
15 | 河南科技学院 | 师范 | 河南 新乡市 | 省属 | 公办 |
三:信阳师范大学在师范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师范类高校排行中,信阳师范大学仅次于南宁师范大学,排名第29位,排在长春师范大学之上。
师范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28 | 南宁师范大学 | 广西 南宁市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29 | 信阳师范大学 | 河南 信阳市 | 省属 | 公办 |
30 | 长春师范大学 | 吉林 长春市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四:信阳师范大学简介
信阳师范大学(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简称信阳师大(XYNU),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河南省创办的第一所本科高校,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两所师范大学之一,是大别山地区一张闪亮的高等教育名片,被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费孝通先生誉为“教师之摇篮”,被赞为“河南省最美的高校”“办在花园中的大学”“在绿水青山中自由自在学习的好大学”。
学校拥有40余年的本科和20余年的研究生办学历史与经验,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共30927人,其中研究生2052人。设有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文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茶学与食品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旅游学院、商学院、体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传媒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拥有文学、史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医学等11大学科门类,现有本科专业80个,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二级学科硕士点73个,与闽南师范大学、中国林科院等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
战略:坚持高等教育现代化战略,以内涵式发展为统揽,以建设现代大学制度为核心,不断提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水平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