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2025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排名榜(最新)

更新:2025-01-02 19:28:21 赶考猫

2025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排名榜前十名:清华大学(第1)、北京大学(第2)、上海交通大学(第3)、复旦大学(第4)、浙江大学(第5)、西安交通大学(第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7)、同济大学(第8)、武汉大学(第9)、中南大学(第10)。

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根基。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孵化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担,是我国创新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那么,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哪些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以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代表)相对较多呢?哪些高校更值得考生和家长选择报考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名单,看一看你所在的大学排名多少?

2025高校创新人才储备百强排名(最新)

近5届“博新计划”与“青托工程”获选人员所在高校统计
序号学校名称学校层次博新计划青托工程总计
1清华大学双一流13378211
2北京大学双一流12052172
3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9354147
4复旦大学双一流10319122
5浙江大学双一流6940109
6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633093
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一流641377
8同济大学双一流473077
9武汉大学双一流462773
10中南大学双一流274673
11华中科技大学双一流314172
12北京科技大学双一流254772
13中山大学双一流501666
14东南大学双一流223759
15四川大学双一流342458
16中国农业大学双一流302353
17山东大学双一流252853
18天津大学双一流203252
19湖南大学双一流331649
20南京大学双一流281947
21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271946
22吉林大学双一流231538
23大连理工大学双一流172138
24华东理工大学双一流251237
25东北大学双一流92433
26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122032
27重庆大学双一流101929
28北京邮电大学双一流52328
29郑州大学双一流161127
30北京协和医学院双一流101727
31苏州大学双一流151025
32西南交通大学双一流61925
33厦门大学双一流22224
34北京工业大学双一流111324
35武汉理工大学双一流41923
36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15722
37华南理工大学双一流101222
38中国科学院大学双一流15621
39南开大学双一流8121
40首都医科大学\41721
41江南大学双一流101020
42南京农业大学双一流101020
43北京交通大学双一流51520
44中国矿业大学双一流31619
4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双一流13518
46华中农业大学双一流11718
47暨南大学双一流8917
48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双一流10616
49河海大学双一流7916
50南方科技大学双一流51116
51华东师范大学双一流10515
52深圳大学\8715
53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7815
54华北电力大学双一流31215
5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双一流6814
56东华大学双一流21113
57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双一流21113
5南方医科大学\8412
59北京化工大学双一流5712
60上海大学双一流21012
6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双一流21012
62大连海事大学双一流11112
63昆明理工大学\11112
6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729
65广东工业大学\369
66太原理工大学双一流189
67西湖大学\8
8
68兰州大学双一流538
69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448
70中国海洋大学双一流448
7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88
72华南师范大学双一流617
73天津医科大学双一流437
74北京中医药大学双一流347
75中国药科大学双一流347
76东北林业大学双一流
77
77南昌大学双一流336
78陕西师范大学双一流336
79西南大学双一流246
80福州大学双一流156
81海南大学双一流156
82西北大学双一流156
83广西大学双一流
66
84江苏科技大学\
66
85上海中医药大学双一流235
86西安科技大学\235
87燕山大学\235
88长安大学双一流235
89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145
90扬州大学\145
91中国人民大学双一流145
92合肥工业大学双一流
55
93江苏大学\
55
94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
55
95山东科技大学\
55
96天津工业大学双一流
55
97武汉科技大学\
55

从近5届“博新计划”与“青托工程”的获选人数来看,清华大学以211人名列榜首,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获选人数均在100位以上,分别位居第二至第五位。同济、武大、中南大学分别以77人、73人和73人的获选人数进入前十强。由于2022、2023年博新计划名单未公布军队、国防科工等系统人员,因此工信部直属7所高校和军事类高校不纳入统计。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清华大学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与其在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也在博士生培养方面表现出色,这与其在国内高教领域的地位和声誉相符合。

在非“双一流”高校中,人数靠前的分别是首都医科大学(21人)、深圳大学(15人)、南方医科大学(12人)、昆明理工大学(12人)等高校。这些高校在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方面表现优异,具备培养高水平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因此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对于非“双一流”高校来说,虽然与名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些高校也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博士生培养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培养出高水平博士生。

相关推荐:

双一流大学满意度排行榜(清华夺冠)

高校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00强排行榜(人大夺冠)

中国高校自然指数最新排名(国科大夺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