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兰州财经大学最新排名:兰州财经大学全国排名第708位,仅次于泰州学院;甘肃省内排行第15名,仅次于兰州工业学院;全国财经类高校排名第38名,仅次于广东金融学院。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兰州财经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兰州财经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兰州财经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兰州财经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兰州财经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56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566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2023 | 540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2022 | 481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2. 兰州财经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兰州财经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306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306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2023 | 317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2022 | 309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2021 | 309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财经 | 省属,研究生院 |
二:兰州财经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甘肃省内高校排名中,兰州财经大学排在兰州文理学院之上,仅次于兰州工业学院,排第15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4 | 兰州工业学院 | 理工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 | 公办 |
15 | 兰州财经大学 | 财经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16 | 兰州文理学院 | 综合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 | 公办 |
三:兰州财经大学在财经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财经类高校排行中,兰州财经大学仅次于广东金融学院,排名第38位,排在福建江夏学院之上。
财经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37 | 广东金融学院 | 广东 广州市 | 省属 | 公办 |
38 | 兰州财经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省属,研究生院 | 公办 |
39 | 福建江夏学院 | 福建 福州市 | 省属 | 公办 |
四: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学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1998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甘肃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并入兰州商学院;2002年,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4年,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2018年,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设立统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训,弘扬“求实创新·开放包容”的校风、“厚德敬业·博学尚真”的教风、“勤学善思·明辨笃行”的学风,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设有67个本科专业,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66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57个。获得甘肃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金融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入选全国第一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和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获批省级首批“众创空间”1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5个。建校70余年来,共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培养和输送了16万余名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
学校秉承“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和青年学生的成长特点,全面推进“五育”融合,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主发展动力、提升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在学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发挥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优势,持续打造“青”字号为党育人品牌项目,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三下乡”“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五年来,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06项、省部级奖励217项,获得省级以上团学类表彰奖励1000余项。学校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