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安科技大学最新排名:西安科技大学全国排名第220位,仅次于江苏科技大学;陕西省内排行第11名,仅次于陕西科技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65名,仅次于江苏科技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西安科技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西安科技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西安科技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西安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西安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69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69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171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79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71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 西安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西安科技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65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65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180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70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72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3. 西安科技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西安科技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32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132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29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理工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二:西安科技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陕西省内高校排名中,西安科技大学排在西安邮电大学之上,仅次于陕西科技大学,排第11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0 | 陕西科技大学 | 理工 | 陕西 西安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11 | 西安科技大学 | 理工 | 陕西 西安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12 | 西安邮电大学 | 理工 | 陕西 西安市 | 省属,省重点,研究生院 | 公办 |
三:西安科技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西安科技大学仅次于江苏科技大学,排名第65位,排在兰州理工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64 | 江苏科技大学 | 江苏 镇江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65 | 西安科技大学 | 陕西 西安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66 | 兰州理工大学 | 甘肃 兰州市 | 国重点,保研,省部共建 | 公办 |
四:西安科技大学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有教职工23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授、副教授8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1400余人。其中,35人次获国家级人才称号,161人次获省级人才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7人。学校还有一支由40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7人。
展望未来,西安科技大学将牢记“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校训,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加快建设能源、安全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能源事业和应急管理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