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太原理工大学最新排名: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第132位,仅次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省内排行第2名,仅次于山西大学;全国理工类高校排名第39名,仅次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太原理工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太原理工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一: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太原理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08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08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107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13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13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 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太原理工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10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4 | 110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3 | 97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71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72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3. 太原理工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太原理工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163位。
年份 | 排名 | 院校 | 所在地 | 类型 | 办学层次 |
---|---|---|---|---|---|
2023 | 163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2 | 169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2021 | 153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理工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二:太原理工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5)
在山西省内高校排名中,太原理工大学排在山西医科大学之上,仅次于山西大学,排第2位。
省内排名 | 院校名称 | 类型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1 | 山西大学 | 综合 | 山西 太原市 | 双一流,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101计划 | 公办 |
2 | 太原理工大学 | 理工 | 山西 太原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3 | 山西医科大学 | 医药 | 山西 太原市 | 省重点,保研 | 公办 |
三:太原理工大学在理工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5)
在理工类高校排行中,太原理工大学仅次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排名第39位,排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之上。
理工类排名 | 院校名称 | 所在地 | 级别 | 性质 |
---|---|---|---|---|
38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浙江 杭州市 | 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39 | 太原理工大学 | 山西 太原市 | 211,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 | 公办 |
40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江苏 南京市 | 双一流,国重点,保研,研究生院,省部共建 | 公办 |
四:太原理工大学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世纪学府,坐落于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其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为中国创办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之一。1953年,学校独立建校,定名太原工学院,直属国家高教部;1962年划归山西省管理;1984年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直属于国家煤炭工业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同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开启了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120多年来,学校始终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彰显“敢为人先、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精神气质,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行业翘楚和道德楷模,如著名教育家赵宗复、“中国石油之父”孙健初、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学开拓者和奠基人”王曰伦、圆弧齿轮专家朱景梓、“煤化工科技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谢克昌、“知识分子楷模”栾茀、“草原公仆”云布龙等,深刻诠释着百廿老校“得天下英才以育之、育一代新人以报国”的崇高追求。
学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根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学校26个专业通过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4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5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5个,省级卓越拔尖试点专业11个,国家一流课程31门;各类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大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稳居全国高校50强;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荣获4金1银,位居全国高校金牌排行榜第9位,近三届大赛累计已获8金12银14铜,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3项、全国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螺丝钉之家”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学校高度重视并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体育工作格局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竞技体育成绩斐然,是国内迄今为止唯一一所获得过男篮、男足两项全国总冠军的大学。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累计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2212项;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43项。学校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近年来,学校努力打造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才智引擎,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累计为地方和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逾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