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校 > 大学排名

南华大学全国排名第几位(2024-2022最新)

更新:2024-06-09 10:18:46 赶考猫

2024年,南华大学最新排名:南华大学全国排名第280位,仅次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省内排行第10名,仅次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全国综合类高校排名第85名,仅次于烟台大学。

高校排名是多方面的,南华大学实力究竟如何?在全国排名第几位?属于什么档次?

不同的机构,评估的标准和结果不同,以下为“软科”、“校友会”、“Qs”、“U.S.News”等各知名高等教育评级机构发布的:南华大学历年排名榜,仅供参考!

南华大学全国排名第几位(2024-2022最新)

一:南华大学全国排行榜一览表(近三年)

1. 南华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软科版)

按软科排名版大学排行榜看,南华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201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201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3191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2198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1201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2. 南华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校友会版)

按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公布的数据看,南华大学2024年全国排名第179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4179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3184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2197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1207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3. 南华大学全国排名历年表(U.S.News版)

按USNews中国大学排行榜看,南华大学2023年全国排名第248位。

年份排名院校所在地类型办学层次
2023248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2022230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综合省属,保研,研究生院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二:南华大学省内排名一览表(2024)

在湖南省内高校排名:南华大学排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之上,仅次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排第10位。

省内排名院校名称类型所在地级别性质
9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农林湖南 长沙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10南华大学综合湖南 衡阳市省属,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11湖南中医药大学医药湖南 长沙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详见:湖南高校排名一览表(湖南省大学排行榜2024最新名单)

三:南华大学在综合类高校排名一览表(2024)

在综合类高校排行中:南华大学仅次于烟台大学,排名第85位,排在集美大学之上。

综合类排名院校名称所在地级别性质
84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市省重点公办
85南华大学湖南 衡阳市省属,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86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市省重点,保研,研究生院公办
更多2024高考志愿填报参考:https://www.gankaomao.com/baokao/

四:南华大学简介

南华大学由中南工学院与衡阳医学院于2000年3月合并组建,2002年10月,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并入。中南工学院的前身是1959年创办的衡阳矿冶工程学院,衡阳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湖南省衡阳医学院。学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是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

在长期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鲜明的“核特色”“医品牌”和“环保优势”。是一所以工学、医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设有直属学院25个,直属型附属医院8所,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27个;设有本科招生专业6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种;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学校面向全国(含港澳台)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3677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7050人,国际学生388人。

学校临床医学、化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核科学与技术入选“世界一流培育学科”。有国家核医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核燃料循环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核能与核安全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平台9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社科研究基地等84个。学校先后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外国资深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350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余项、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20余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