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还是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隶属于省政府,是一所医药类公办本科大学。
1、广东211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共6所。
2、广东985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4所。
3、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厚德博学、精诚济世“的校训和“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的大学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科研工作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获得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许能贵教授团队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点打造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创新中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等重点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7个。
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经济。与省内外15个地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帮助农民精准脱贫、促进山区乡村振兴。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和胃止痛胶囊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并畅销全国。“十三五”期间,学校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让及技术转移工作,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经费达7000万元。在全省指导建立了50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200多万亩。
相关推荐: